大医张新生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11日
大医张新生
--记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好军医张新生
 
  张新生,男,湖北武汉人,1931年出生,1948年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前身),1951年入伍,1977年入党,2008年退休,专业技术一级。曾任第321医院副院长、第202医院院长、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军区医疗专家组组长等职,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全军著名的胸外科专家、我国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医疗专家之一。
    一心向党,理想信念历久弥坚。张新生父亲张柳云,是国民党原空军少将。1949年南京解放时,张新生受我党进步思想影响,拒绝家人“火速来台” 的电报催促和劝告,坚持留在了大陆。
    1951年,张新生就读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被解放军接管后,他积极要求参军。作为学生代表,在入伍宣誓大会上坦露心迹:“我的名字虽然是父亲起的,但我觉得在今天加入革命队伍,为人民谋幸福,是真正获得新生!”他的爱人王文霞是他同班同学,后来回忆说:“当时,他那股一心报国的执著劲一下就打动了我。”
    50年代末,张新生因家庭背景问题受到冲击,文革初期又被打成“走资派的社会基础”,被剥夺了实施大手术的权利。医院调职晋衔,被排除在外;发表学术文章,不能署名;多次被推荐立功,一次也未获批准;后来,又从科室负责人下放为厕所清洁工。
    尽管身处逆境、屡受打击,但张新生始终有着强烈的入党愿望,每年都写入党申请书,20余年从未间断,写过的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摞起来足有1尺厚。直到“拨乱反正”后,47岁的张新生才实现了入党的夙愿。回忆这段经历,他从未抱怨过,总是说:“自己社会关系复杂,组织对我的考验自然要比别人严些,时间也要长些。”
    1977年,张新生30年来第一次接到了远在台湾的父亲来信,得知母亲已去世,父亲身体状况欠佳,希望张新生能赴台与家人团聚。他给父亲回信说:“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我还能为祖国做一些事情……”直至父亲在台湾病逝,张新生也未能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
    2009年3月,现任总医院副院长兼心血管内科主任的韩雅玲,通过卫星向世界多个国家直播冠心病动脉介入治疗手术过程。张新生拖着病体坐在电视前收看这位弟子代表世界顶尖水平的手术实况,还以此教育身边医护人员:“小韩敢向世界亮剑,离不开党提供的事业平台。做人不能忘恩。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沃土,我们要用精湛的技术回报祖国。”
    一身绝技,精医敬业造福军民。张新生从医以来,不管是在边关草原,还是在繁华都市;不管是当普通医生,还是当专家院长,始终把精湛的医疗技术作为不懈追求。
“文革”期间,他全然不顾不公正待遇影响,甚至在被剥夺了行医权力的情况下,依然潜心钻研先进医疗技术,全部的生活在家庭、病房、图书馆三点一线上运转。这期间,除深入研究临床医学外,还广泛涉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亚细胞结构、医学统计学等前沿学科,学习研究积累的专业文献卡片有上千万字,仅用英文整理的国外医学资料就有上百万字,一部英文版的《孔氏实用解剖学》,他几乎可以背下来。
张新生凭着渊博的医学知识,在临床医学上创造了许多奇迹。上世纪60年代初,321医院所在的科尔沁草原东部,是各型肝病高发区,他立足医院条件,摸索开展了建国以来沈阳军区第一例肝叶切除术,受到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的高度评价。他针对当时重症患者因营养不良不宜做手术的实际,率先在沈阳军区开展了锁骨下静脉穿刺做静脉高营养技术,当时全国仅有几家大医院掌握这项技术,比同类医院早了10多年。一名因胆囊手术导致肺栓塞的重症患者,在外请专家和家人都决定放弃的情况下,张新生组织抢救组,硬是把这位自主呼吸停止28天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20年前,医院收治了一名肺癌晚期患者,据当时医疗文献记载,该病例最长的术后存活时间是20个月,但张新生凭着高超的医术,先后进行6次手术,切除8个癌变器官,使这名患者至今还健康地活着。
张新生从1994年至今一直担任沈阳军区医疗专家组组长,先后荣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由他主编的《手术学全集》,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腔真情,视患如亲尽心尽力。张新生常讲,“我们办医院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病人把生命托付给了我们,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张新生眼里,每一位患者都是自己的亲人,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从没办过一件对不起病人的事。
一次,一位老人突然喉头发生痉挛,嘴里吐出恶臭粘稠的秽物,引起窒息,抢救时,他毫不犹豫地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在场的人都为之感动。
    有一年,科室收治了一个患心脏二尖瓣狭窄的病人,手术过程中,病人突发心室颤动,张新生当时被冠以“反动技术权威”的帽子,他不顾医疗风险,在24小时内连续实施了创纪录的16次电击,消除了45次室颤,终于使病人转危为安。事后,有人说:“你就不怕把病人电死,扣你一顶‘阶级报复’的帽子?”张新生坦然地回答:“我没想那么多,我只想抢救病人的生命要紧。”
    为了抢救病人,张新生甚至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有一回,张新生因患心肌炎住院休养,主治医生再三叮嘱要卧床静养,否则有生命危险。没想到,第二天,医院外科对一名患者进行肺叶切除手术时,肺动脉的结扎扣突然脱落,鲜血从指头粗的动脉喷射而出,负责手术的医生慌了手脚。张新生得知情况后,立即起身帮助手术,短短二十分钟的手术,病痛的他坐在凳子上休息了两次才完成。病人得救了,而张新生却瘫倒在手术室里,心肌炎治疗了一年多都没好,至今他的心电图仍不正常。
    近几年,张新生因身体原因,在总医院干部一科住院。由于他是老专家,经常有人找他看片、会诊,每次他都有求必应。有时实在太累了,就让护士在他的藤椅上放个靠垫。护士们看着实在心疼,就劝他:“您是病人,也需要休息呀!”他却说:“我的身体需要休息,但眼前的工作不能休息,病人的病情不能休息,医生的责任不允许我休息。”
    一生正气,医德操行堪称典范。张新生从医61年,始终坚守着一个医生的职业操守,襟怀坦荡,正直无私。在321医院任领导期间,白城市某地方医院为一名患者做胃溃疡切除手术,误将门静脉、胆总管、胆动脉切断致死,手术医生想遮掩过去了事。上级领导部门为弄清真相,邀请张新生等医疗专家调查情况。张新生作为调查组组长,全然不顾手术医生的暗示、利诱,坚持打开手术创口检查,作出误伤“三管”的结论。有人说他傻:“睁一眼闭一眼,既不得罪人,又可以拿一笔好处。”他却说:“昧良心的事我不干,人格和医德我不卖。”
    2006年,现任321医院外科主任的孔祥文要晋高级职称。孔主任是张新生一手带起来的学生,有着10多年的交情,知道老院长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就打电话想了解点考试内容,没想到张新生却说:“内容都在书里。”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1983年,张新生刚到第202医院当院长,就发生了一起因两个科室推诿扯皮,导致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死亡的医疗事故。在研究事故如何上报的问题上,院领导发生了分歧。张新生坚持实事求是,作为一级医疗事故上报总部,并在事故处理通报大会上,作了从军61年唯一的一次检查。正是靠这种严谨求实的治院作风,两年后,医院打了翻身仗,首次被评为全军先进医院。
    张新生胸怀宽广,甘为人梯。原321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周长轩,一次要参加军区卫生部组织的临床急救会议,在准备学术论文时,急需典型病例资料。张新生得知后,连夜筛选整理出几十个典型病例资料交给他。他多次帮身边的医生、护士修改论文,却从来不署自己的名字。他先后培养出优秀技术骨干68人,其中19人目前已担任军区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有10人担任了专科主任、业务院长、军医大学教授等。
    张新生一生救人无数,没收过患者任何红包、礼品。在3个医院当领导,他常讲的一句话是:“谁对群众没感情,组织就对他不留情。”他将“红包、提成、回扣”视为医院三害,并说:“三害不除,医院无宁日、病人无宁日。”2001年,张新生70岁生日,部队几个老同志赠送他一幅对联:一身正气祛病除痛,两袖清风救死扶伤。类似内容的锦旗、感谢信张新生收到过多少面、多少封,他自己也很难说清楚。回访张新生看过的每一位病人,无不为他叫好。(沈阳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供稿)
下一篇: 没有了
上一篇: 永恒的勋章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京ICP备16027503号

电话:010-82089470 地址:北京西四环中路59号

邮编: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100191 邮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