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四医排头兵 勇担重任抗疫情——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纪实
发布日期:2020年02月17日

百年四医排头兵 勇担重任抗疫情

——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纪实

       

    本站讯(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报道)历史将永远记住2019年武汉的冬天。记住这个冬天,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曾为这座城市带来危难、恐慌和悲壮;更因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斗争,在这座城市凝聚了党心、民心、军心,锤炼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

疫情就是警报,疫情就是命令。武汉市第四医院作为第一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定点医院,在院领导的带领下迅速开展部署和调配医护人员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医院的拳头科室的骨科医护人员纷纷请战,要求到疫情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工作,在王俊文副院长的带领下,骨科派出400余名医护人员增援疫情一线。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考试”,四医骨科人面临的严峻考验。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00ovkPGKqvyJic3xpYc0b7shrHh8UcflQiajW4ibY5aLn4EUfRSEsAPibHITibcw5FibR2ia1OcxfOEicVsjakyFHCae4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厉兵秣马抗新冠  不破楼兰誓不还

“恳请组织上信任我,把最艰巨的任务派给我,我保证服从指挥,冲锋在前,坚决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这是骨科一名普通医生党员给党组织信中的一段话,在得知前线需要医务人员的时候,第一时间报了名。

“我很幸运,第一批上前线的名单里有我,我马上就去报道!只是,我家里人都不知道,别跟我家里人说.....”这是一名护士长上一线前给科室同事交代事情时说的,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同时她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在国家和人民需要她的时候,她可以随时挺身而出。

妈妈上了一线有3天了,告诉女儿估计要1个月才能回家,晚上忙完回到医院安排的住所,打开手机眼泪就哗哗的往下流,原来老公发来女儿画了一本“妈妈回家日历”,前面3天被划掉了,女儿说再划27天就能见到妈妈了。

因为物资紧缺,我们用宽透明胶布和塑料袋加固防护,每天都是战斗,每天接诊的90%以上都是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脸上的压疮越来越重,但是我们不后悔,更不会退缩!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白衣战士们光荣的印迹!

我们常常看见我们的战友一天不喝水就是为了门诊能多看几个发热患者,常常看见他们在病房里面忙活半天脱下防护服时湿透的内衣,常常看见他们穿着防护服倒地就睡一会又跳起来干活,常常看见他们脱下面罩时满是压痕的面容,常常看见他们14天轮岗时要求不下火线接着上,但是大家脸上永远洋溢着乐观的笑容,大家永远那么坚强,但是接到亲人的电话时又是那么的软弱,哭的像个孩子。

大家永远都是在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病房里总能听到,“我是党员,让我上!”“这里危险,让我来!”的金石之音,掷地有声。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那句“不破楼兰誓不还!”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00ovkPGKqvyJic3xpYc0b7shrHh8UcflQiajW4ibY5aLn4EUfRSEsAPibHITibcw5FibR2ia1OcxfOEicVsjakyFHCae4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兵马已动粮先行  后勤保障亲上阵

从最开始,医院接到市里关于定点医院的通知,需要紧急改建病区,王俊文副院长就作为后勤保障入住医院,他连续几个通宵都在现场操持,因为他最最操心的就是一线兄弟姐妹们在战场上的安危,他常说“物资早一分钟到一线,他们就多一分安全”。战役打响后,王院长把最重要的弹药:医疗防护物资管理得井井有条,和大家一起搬运物资,就是为了能最快地把防疫物资送达一线。主管物资捐献的赵志刚主任和张青松主任也是几宿不合眼,生怕会漏掉一个信息一个电话而耽误了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物资的供应。

这次抗击疫情中,各行各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捐款捐物支援医院,院领导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全院将士士气高涨,斗志昂扬。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00ovkPGKqvyJic3xpYc0b7shrHh8UcflQiajW4ibY5aLn4EUfRSEsAPibHITibcw5FibR2ia1OcxfOEicVsjakyFHCae4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忠孝自古难两全  挥泪卫国保平安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在听到捷报频传的时候,我们有时也会听到不好的消息。多位医护人员在坚守一线的时候却不能照顾到自己生病的亲人。

骨科的安医生完成一天的工作脱去防护服后在一旁发呆,偷偷的抹眼泪,问了半天才知道一手把他带大的外公去世了,自己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内心充满愧疚和无奈。只能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出“生不能陪于床边,殁不能俯首灵前……忠孝不能两全,您的膝盖,我再也治不好了……”以示悼念。

“我写的信你再也看不到了,我打的电话你也不会接起了,但我知道您一定在远方看着我,我会一直想您的,爸爸!”是一名护理老师对逝去父亲的追思。

是的,这些逝去的老者一定会在远方看着我们,保佑我们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00ovkPGKqvyJic3xpYc0b7shrHh8UcflQiajW4ibY5aLn4EUfRSEsAPibHITibcw5FibR2ia1OcxfOEicVsjakyFHCae4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染病榻中心志坚   身体力行把操练

   骨科的方医生是个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大男孩,平时就爱助人为乐、爱好摄影,在得知自己感染到肺炎的时候开始是不解、消沉、低落,但他很快的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当天就到病房开始接受治疗、隔离。为了解除大众的恐惧,让大众了解病情的治疗,他开始将自己每天的治疗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通过精美的剪辑和编辑上传到网上,他的“我感染新冠肺炎的日子”一下子成了点击率过百万的热门视频,他在视频里给大家鼓励、分享自己治疗经验、介绍自己的康复锻炼,也希望通过良好的治疗早日康复,早日回归到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大家庭中去。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00ovkPGKqvyJic3xpYc0b7shrHh8UcflQiajW4ibY5aLn4EUfRSEsAPibHITibcw5FibR2ia1OcxfOEicVsjakyFHCae4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磐石蒲苇渡元宵   琴瑟和鸣如天籁

往年元宵节,园博园的花灯火树银花;楚河汉街的街灯溢彩流光;江汉路熙熙攘攘;万家灯火里,每一处都有一个温暖的小团圆。

今年,一切都不一样了。疫情来临,医院,是抗击疫情的重要阵地。医院全体医务工作者们坚守一线,抗击病魔。这其中,有一群人格外让人感动。他们是普通的夫妻,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家庭打拼;他们又是特殊的战友,夫妻都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我院有80多对双方身处抗疫一线工作的夫妻;舍小家、保大家,他们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在这个日子里,除了视频里牵肠挂肚的问候,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团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00ovkPGKqvyJic3xpYc0b7shrHh8UcflQiajW4ibY5aLn4EUfRSEsAPibHITibcw5FibR2ia1OcxfOEicVsjakyFHCae4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坚守后方如泰山   战鼓擂擂盼友归

这次我院骨科为了支援前线,将骨科16个病区缩编至一个病区,在陈明主任和周蓓护士长的带领下,在保证骨科诊疗正常的运行下,尽量节省后方的人员的物资消耗,多为前线战友节省下防疫物资,骨科后方医疗秩序稳定、医疗工作顺利开展,为一线骨科同袍兄弟姐妹们解除了后顾之忧,为疫后骨科各项工作的重建和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时,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前方同袍多保重,早日盼君得胜归!”

 疾病诚然可怕,但与疾病的斗争中,人类从未放弃过努力。人类终将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四医的骨科同胞作为百年四医的排头兵一定会在这场防治战役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坚守好自己的岗位,我们终将赢得这场防治战役的最后胜利!(严立)

 来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责任编辑  蔡国军

下一篇: 武汉日记:来,是为了同一个目标
上一篇: 有危险,让我来!”面对疑似病例全国第三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赵飞琴这样做……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京ICP备16027503号

电话:010-82089470 地址:北京西四环中路59号

邮编: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100191 邮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