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白校人|与“魔”共舞,一位博士的别样战“疫” 食之无味、夜不能寐……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代晓朋都有点“走火入魔”。 这位青年博士来自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医技保障系,2019年初进驻解放军总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师从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王福生院士。 “入魔”的背后是忠诚担当。从1月29日至今,他一直坚守在战“疫”科研攻坚第一线。不明肺炎疫情发生时,病毒的高危性、未知性,让普通人都望而生畏。代晓朋却选择逆向而行,成为王福生院士新冠病毒科研攻关团队一员,与“魔”在刀尖上共 | |||||
|
|||||
战“疫”白校人|与“魔”共舞,一位博士的别样战“疫”
食之无味、夜不能寐……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代晓朋都有点“走火入魔”。 这位青年博士来自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医技保障系,2019年初进驻解放军总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师从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王福生院士。 “入魔”的背后是忠诚担当。从1月29日至今,他一直坚守在战“疫”科研攻坚第一线。不明肺炎疫情发生时,病毒的高危性、未知性,让普通人都望而生畏。代晓朋却选择逆向而行,成为王福生院士新冠病毒科研攻关团队一员,与“魔”在刀尖上共舞。他说,军人就要闻战则喜、战则必胜! 早一点弄清病毒致死机制,人民健康多一份保障,人类生命将少一份危险。新冠病毒科研攻关,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争锋的无形战场。可想而知。疫情早期,最重要是摸清临床表现、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王福生院士牵头指挥,团队密切协作,代晓朋重点负责病毒标本的采集和分析。 从血液标本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寻找到新冠病毒,以及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特点,再对它进行疱丁解牛式的“解剖”……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任何闪失。精益求精,是代晓朋的信念。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对着标本一干就是一天。实验室特别安静,静得都能让人感受到汗从头顶如何慢慢往下流淌,花了目镜,湿透衣裳。 与新型病毒打交道的日子里,代晓朋以研究所为家,舍弃休息日,每天满负荷工作。正是这份坚持,代晓朋和战友们仅用20天就完成几百份含病毒的血液标本入库和分析,为团队科学研究提供了标本支撑。同时,通过对患者的免疫反应特点分析,初步摸清了SARS-CoV-2感染的免疫应答特点及致病机制,为有效开展临床治疗和疫苗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夜深人静时,代晓朋像天下丈夫、父亲一样思念妻儿。谈起两个年幼孩子,电话中的代晓朋爽朗笑声后是沉默,襁褓中不满半岁的幼子怎能不让人相思。问及为何如此拼命,与“魔”共舞还经常通宵达旦工作?他说:“想早点回家,想天下亲人不再分离!”(作者:郭先凤 傅占江 张 坦) 来源: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 责任编辑 蔡国军 |
|||||
|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京ICP备16027503号
电话:010-82089470 地址:北京西四环中路59号
邮编: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100191 邮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