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对医学教育的贡献
发布日期:2011年05月09日
白求恩对医学教育的贡献
 
白求恩与白求恩学校
 
白求恩同志抵达晋察冀军区后,在忙于医疗工作的同时,着手制订培训八路军医务人员的计划。他在1938年8月13日写给聂荣臻同志的报告中提出了4种办法:①到大学培养进修;②到现代化医院学习;③利用外国医疗队培养;④举办八路军卫生学校。白求恩大夫对延安卫生学校评价甚高,他认为培训医务人员,建立训练学校最为迫切。卫生学校与军事院校并无区别,必须具备:
    1.称职的教员。
    2.明确的教学计划。
    3.教科书。
    4.实习的医院或病房。
    当时在晋察冀军区工作的医生和护士,绝大部分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医学知识和技术较差,要想提高军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必须首先培训他们,提高他们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他给戴维逊的信中说:“我正在努力试办的工作是从工、农子弟中培养医生。这些工农子弟只有一般的阅读能力和数学知识。我们的医生当中没有一人上过专科学校或大学,没有一人在近代化医院工作过或很少进过医科学校。我们必须用6个月的时间在他们中间培养出护士来,用一年时间培养出医生来。”他举办过“模范医院”“特种外科医院实习周”,吸收部分卫生干部来学习提高。以后,又匆忙地组织了东征医疗队。1939年7月1日,他从冀中回到冀西完县神北村,用全部精力编写《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着手创办卫生学校。他亲自给卫生学校拟定了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并开始招收学生。1939年9月初创的卫生学校转移到唐县牛眼沟村,与从延安来的卫生学校汇合,并添加了由抗大二分校的一部分同学,9月18日,在牛眼沟举行开学典礼。白求恩大夫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培养卫生技术人才,不仅是今天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而且也是将来建设新中国的需要,鼓励学员努力学习。他把自己的8光机,显微镜和一部分内、外科书籍捐献给了学校。第一任校长是江一真。殷希彭,刘璞,陈琪园,张文奇,刘韶九,胡雨村,张录增,康克,郭庆兰,任彬等同志担任教学工作。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大夫因救治伤员中毒不幸以身殉职。1939年11月17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师生在河北省唐县于家寨村参加了边区党、政、军各界举行的隆重殡殓仪式。1940年1月5日,日寇的大扫荡过后,在唐县军城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宣布军区卫生学校改名为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
    学校以白求恩命名,不仅因为他是学校的奠基者,更重要的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精神,遵循他的办学思想,建设自己有特色的学校。白求恩学校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学习和发扬白求恩精神,以白求恩的光辉形象和革命精神教育学生,便成为贯彻于全部教学过程的政治任务。
    首先,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是白求恩革命精神的核心。通过思想教育,革命斗争的实际锻炼,和白求恩的高尚品德以及光辉事迹来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一名革命的医务工作者,首先应当想到的是伤病员,是怎样使伤病员恢复健康;对同志满腔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仅抗日战争期间就有30多位同学光荣牺牲在反扫荡或工作中。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白求恩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非常感人的,他不顾个人安危,转战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救治大批伤病员,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和八路军的战士同样吃苦耐劳。学校除进行传统教育以外,还以白求恩模范事迹教育大家,树立起“以大公无私,艰苦朴素为荣;以自私自利,追求个人享受为耻”的良好风尚。学生们自己背柴,背粮,吃黑豆,帮助住地老乡担走洪水泛滥时淤在稻田内的沙子,在学校内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技术上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当时,条件虽差,但在工作上要求很严,要尽可能把一切做好。要坚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他对于战争环境下急需培养大批医务人员的客观情况,提出学制不宜太长,教材要求精炼,不能照搬城市大学的教科书。他的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学和医疗工作中得到了贯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医疗作风。◆◆◆◆◆
    白求恩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卫生干部。在抗日战争期间白求恩学校共开办过30个班,入校学生1490人,毕业生1321人。已分布在全国各地。随着形势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易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华北医科大学。建国以后又易名为第一军医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
    白求恩学校的校风,和抗大的校风一样,“团结、紧张、活泼、严肃”。环境虽然艰苦,但同学们充满革命乐观主义情绪,哪里有同学,哪里有歌声。
    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是在白求恩大夫的关怀和倡议下,经过聂荣臻司令员批准成立的。学校的办学方针是白求恩大夫亲自制订的,白求恩大夫以身殉职以后,把学校改名为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数十年来,学校高举白求恩的旗帜,已造就了千百名学子,为我国的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白求恩学校的教职员工,每当深情地回忆起白求恩的亲切教诲,含着眼泪悲壮而亢奋地高声唱起白求恩之歌:
    我们尊敬你,
    像尊敬真理和正义。
    伟大的加拿大朋友啊!
    你像祖国的战士,
    曾快乐地战斗在晋察冀;
    如今啊!
    在北中国的前线上
    ——安息!
    亲爱的白求恩同志!
    你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死,
    誓以我们的胜利,
   来做你革命的祭礼!
 
白求恩著《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早期的军事医学专著
 
白求恩同志十分注重教育和培养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他写过不少小册子和教材,在战争环境中多已散失。《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白求恩著,郎林译,1937年7月完稿。全书共分9章,插图119幅,译成中文约14万余字。书前有聂荣臻司令员序和白求恩自序。1949年10月由华北军区后勤卫生部出版的《华北军区卫生建设史料汇编》收录。
 
    一、序言概况
    聂荣臻司令员的序完成于1940年春。序言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崇高革命精神。“远渡重洋,跋涉崇山。”“在炮火硝烟的最前线,寒暑奔忙,不计昼夜,殚精竭虑,苍白了须发,救死扶伤,捐输了自己圣洁的血液,他尽了人类最大的责任,发扬了崇高的革命道德,深深激动了战斗的人群。”“根据敌后游击战争的环境和具体的困难条件,把他在战地实际工作中最可珍贵的经验,和他广博丰富的医学造诣融会在一起,以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日日不断地狂吸着纸烟,不断挥流着热汗,完成了这部著作。”它“是白求恩大夫一生最后的心血结晶,是白求恩大夫给予每个卫生工作者和指战员,伤员的最后的不可再得的高贵礼物………我们永远以死者对革命的坚强毅力与深厚热情为模范。”
    聂荣臻司令员序共730字。
    《自序》首先指出“战时卫生工作的组织是随着战争的方式来决定的”。“游击战争的特点,无所谓“前方”或“后方”,而经常在敌人的后方和两翼,甚至在敌人的中央进行战斗,队伍的极端移动性,没有固定的或永久的阵地,一切行动是迅速和变化无常的。”“游击战争中卫生工作必须适应这些特点。”◆◆◆◆◆
    “以前的战争对于卫生器材与药品是可以尽人力和财力来改善和充实的,但现在我们物质方面的补充是极端困难的,我们必须利用其他物品来代替……来完成治疗任务。”“最可庆幸的是八路军有从红军遗传下来的10年宝贵经验,也希望这本书能贡献一些应付和克服这些问题的建议。”“这本书是根据我在八路军工作18个月的经验写出来的”。“这本书是供献给我的卫生工作同志,作为我对他们向这些困难作艰苦奋斗的钦佩表示”。“更将这本书献赠给贺龙将军,吕司令及冀中区,一二○师和其他为和平解放而奋斗的英勇善战的八路军。”
 
    一、全书概况
    这本书把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分成9章,按着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要求编写。
    第一章师卫生工作的组织
    第二章师野战医院
    第三章旅,团,营卫生工作
    前3章把连、营、团、旅、师各级卫生工作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分工,器材配备,战时位置选择,战时伤员流动顺序等作了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规定。师野战医院是师卫生处的一个部门,受卫生处长的领导。这本书着重点是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因此,师野战医院的各种技术问题便成为重点中的重点。
    第四章,换药及外科手术
    是本书医疗技术方面最重要的一章,几乎占了本书一半内容,包括:扩创术、异物探取、开腹术及肠吻合术、开放骨折切开及夹板牵引、切断术、动脉结扎术、颜面成形术、眼球摘除术、胸腔贯通治疗、输血术、抗休克等10种手术的定义,应备器械、麻醉法、手术时伤员的体位、适应证选择等,图文并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浅显易懂。
    伤员在营、团绑扎所对伤口处置登记,填写伤票,然后则凭伤票向后转送。
    第五章.手术后疗法
    第六章.手术室杂谈
    第七章.换药法
    此3章皆十分简略。
    第八章.怎样制造及应用器材。
    这一章充分体现了白求恩大夫发明创造,勇于革新的精神。其中介绍了25种已经实际做到及应用的方法,尤其是“移动的换药室,司药房,手术室,”纯由特制的驮架,名叫“卢沟桥”组成。卢沟桥驮架的做法,除文字说明以外,还有附图。
    第九章.一般的内科病及其治疗。
    这一章只叙述了4个病:疟疾,流行性感冒,痢疾,腹泻。
    根据“军事医学”的定义——“研究军人保健和伤病员救治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这本书是一本军事医学中野战外科学专著。它回答了在游击战争中,伤员通过师野战医院的处置过程及技术要求;它为他倡导的早期初步疗伤提供了物质的技术的保证。“师”,在当时,约相当于“军分区”,是游击战争中机动作战的基本单位,常常单独地机动作战,在当时,各师的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来,皆较薄弱,因此,加强师的卫生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他撰写军事医学著作就从这里开始,可见他是一位有远见的十分了解我军情况的军事医学专家。
    这本书,现在看来,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在军事医学上有所突破,但,它在当时是十分实用的,“实事求是”,正对当时存在的关键问题加以解决,也为当时的卫生工作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这本书即便现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游击战,战略战术方面的著作早有军事家们完成,而游击战中的军事医学问题,如果能称得上专著者,则首推此书。
    (一)关于师野战医院的性质及任务
    这本书对当时的野战医院的性质和任务作了如下的规定:“这个野战医院没有完全具备着普通医院所具备的条件,不过是一个极端游动性的医疗手术队。经常的靠近火线工作,它代师部尽◆◆◆◆◆一切外科任务,它有时随司令部行动,但在战斗期间可以转移到相当距离,在战斗期间它的主要工作是对危急伤员(如腹部伤)于负伤数小时后,实行外科急救手术,在非战斗时期,它执行普通医院工作,对直属队士兵的内外科疾病照顾,同时执行为全师医疗技术的咨询中心机关。”
    (二)关于师野战医院位置的选择
    这是一个军事医学问题。这本书规定了以下原则:
    1.离火线至远不过25华里,最好比这个距离再近些。
    2.便于伤员负伤后向野战医院运送。便于经过野战医院处置后向后方医院转送。
    3.地形隐蔽,不易被敌人攻击。比较安全。发生敌情易于转移。
    4.当地的群众条件、生活条件较好,尽量避开无水地区。
    这本书还绘出了理想的医院位置示意图。
    在这里,列举了两个实战的例子,一个是广灵—灵丘公路伏击战(第二章第四节已陈述),另一例为齐会战斗。这次战斗作战地点在齐会村,司令部离火线东北方向8华里的大朱村,野战医院住在离火线七华里的屯庄,在那个村子停留了3天,治疗155个伤员,在69个小时里行了115个手术,战斗完成后,同司令部向西方转移100里。这个医院位置选择十分有利,伤员负伤后2小时,就可得到手术治疗。两个腹部重伤的伤员一个得到生命的救护。许多骨折伤员得到托马斯夹板的治疗。并且有大出血的伤员,得到了直接输血。
    齐会战斗(1939年4月23日)地形图如下。
    (三)这本书完成了他胸中的疗伤模式设计
    白求恩是一个有丰富经验的医学专家,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他在延安与毛泽东主席交谈时,就曾谈到组织战地医疗队能救活75%的重伤员。那时他已胸有成竹,但不过是一个设想,今天,当他的这本《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完成时,他就完成了他所设计的全部疗伤模型。这个模型就是:
    “让掌握疗伤技术的师野战医院,在战斗时,尽量靠近火线,伤员负伤后,尽量短的时间内,实行清创手术,减少感染,达到重伤员75%的治愈率。”
    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实现这个疗伤模型,这就是他向毛泽东主席接受的战斗任务。可惜他没能在他的有生之年亲眼看到这一理想在全军的实现。
    这本书是“科学的”结晶。
    聂荣臻司令员高度评价这本书,他说:“这是白求恩一生最后的心血的结晶,也是给予我们每一个革命的卫生工作者和每一个指战员以及伤病员的最后不可再得的高贵礼物。”白求恩1939年在冀中,经历了4个月的游击战争环境。得到了怎样打仗,怎样流动转移,怎样护理伤员,怎样搬迁医院的经验,回来后就写了这本《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他把红十字汽车换成装备驮架的骡子,把司机变成马夫。这种改变就是把高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边区的具体环境,是很科学的。正因为他有科学的基础,才会想到在这样的环境下怎样做到科学化。今天(指在抗日战争期间)汽车在边区之不科学,正如骡子在美国之不科学一样。他的遗著,我们应当很好地研究。我们口里时常叫科学化,可是在现在的环境怎样才叫科学化呢?许多同志认为这是个小问题,不值得注意,其实,这正是具体化的科学化问题……白求恩把每个医生带多少碘酒、棉花等(一般人都认为是零碎的问题),都具体周密地规定出来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每一件事,都经过脑子想到,不是随随便便。”
    还有的人说:“白求恩既是有名望的医学专家,写了这么多琐碎的事,资产阶级医学专家会耻笑他的,他们会说这叫什么专家,不是在侮辱专家吧!”比如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在手术室如何抬伤员。“伤员被抬进手术室时,担架放在手术台的左下角,3个人抬时,每人跪下一条腿。这个姿势比两条腿都跪下容易站起来,要从伤员的身下插入双手,把伤员托到臂弯处,抬到胸前,一人抬腿,一人抬腰,一人抬头胸。决不要只用手掌托住伤员,或只提住衣服、床单等搬运伤员。”如何抬伤员还绘制了7幅示意图,一目了然。
    三、《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是我军早期的军事医学专著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历史阶段,回顾我军的军事医学发展历史也必须以我军的发展历史为依据。红军时代,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围剿,经济上异常困难,缺乏高级医学人才,无力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广大医务人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救护了大量伤病员;尤其在长征途中,创建了不朽的功勋。此一时期,忙于频繁的作战,医疗卫生技术只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还没有发现有影响的军事医学著作。◆◆◆◆◆
    抗日战争爆发,全国掀起了抗击日寇,不当亡国奴的群众运动,许多热血青年上前线参加救亡运动。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学医的知识分子,参加到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壮大了我军的卫生队伍。此一时期,一些国际主义战士和反法西斯外国专家,也参加到我们的卫生队伍中,白求恩大夫就是最早者之一。这些人给我军带来了科学技术,充实了我军的医疗卫生力量。但在抗战的初期还没有人撰写军事医学著作。
    白求恩大夫来中国前,已是北美的著名胸外科专家。在国际主义的感召下,1938年3月到延安,7月到达五台山地区。这个如火如荼的敌后抗战,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十分同情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愿为之献出自己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治伤病员之中,驰骋在敌后战场上。白求恩大夫与其他专家不同点,白求恩大夫来到敌后,便马不停蹄地参加到各次战斗中去,从未间断;其他专家多留在机关,学校,培养医务人员,做教学工作,或做干部保健。白求恩由于经常深入实践,便很快积累了丰富经验,1939年7月根据他的经验,完成了这部著作。
    这本书是根据他在八路军卫生工作18个月的实际经验写出来的。这本书的完成来源于以下4个条件:①广博的医学造诣;②深入的实践;③客观的需要;④创作的激情。所以,在1939年7月酷暑下,半个月便完成了此书。这本书不是抄袭一般的医学书籍,而是一本地道的军事医学专著。后来,这本书在延安和晋冀鲁豫复印,供医务人员学习。读者都称赞该书便于携带,针对当时问题,是战伤外科急需教材。1940年柯棣华大夫来到晋察冀边区,首先看到这本书便称赞说,“这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好就好在他把西方现代医学手段运用到中国战争实际。”
我军的军事医学,经过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建国之后等长时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学科齐全,水平先进,能应付各种实战需要的现代化科学体系。在回顾我军的军事医学史时,白求恩的《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一书,应是我军早期的游击战争时期的军事医学专著,为我军的军事医学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南下,留下一部分部队,组建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有690多名伤病员,分散在当时组建的军区后方医院4个休养所,五台县松岩口村是第二所。白求恩大夫来到晋察冀军区以后,最早看到的伤病员就是在第二所。白求恩大夫就是在山西省松岩口村、军区后方医院二所的基础上创建了“模范医院”。而后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详见本书第三章第四节“创建模范医院”)。
    1938年9月26日,日军的3个师团,1个混成旅团,约3万兵力,在机械化部队配合下,分十路向军区腹地进犯,矛头直指军区指挥机关和后方。模范医院奉命转移,白求恩大夫愤怒而惋惜地离开了医院。
    为了创建模范医院,白求恩大夫及时向国际援华委员会写出报告,呈报所需经费。1938年9月2日在广州,宋庆龄与来华考查中国妇女抗战和国际和平医院情况的英国援华委员会代表何登夫人,共同商议为五台山国际和平医院筹款:英国援华委员会捐助2450英镑,保卫中国同盟筹划870英镑。1938年11月,白求恩收到第一批建设医院的药品器材。
    1939年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成立以后,“模范医院”则成为学校的教学和实习场所。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不幸以身殉职,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940年1月5日,该院被命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也被命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简称白校)。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柯棣华大夫担任了易名后的第一任院长。易名后的学校和医院长时间地住在河北省唐县葛公村。这个村子由东晋名医葛洪在其后山青虚山修炼而得名。白求恩学校的不少同学是从这里毕业的。反扫荡时,学校和医院则分散隐蔽起来或与敌人兜圈子,打游击,反扫荡以后,又返回村里。这是一个位于唐河西岸的大村庄,盛产水稻。但在敌人的频繁扫荡下,也和边区的其他地方一样,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1941~1942年,学校和医院断粮了,军区解散了骑兵营,把马吃的黑豆充作军粮。人们的体质明显地下降了,普遍地营养不良,浮肿,疟疾、回归热、伤寒流行,学校和医院的师生员工凭着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绝不作亡国奴的满腔热情战胜了重重困难。◆◆◆◆◆
    柯棣华大夫没有和白求恩大夫见过面,但参加了白求恩大夫陵墓的落成典礼。他代表印度援华医疗队献上了一个花圈。白求恩大夫的光辉事迹深深地打动了他,他立志继承白求恩大夫的事业,以实际行动向白求恩大夫学习。柯棣华大夫任院长恰值反扫荡以后,他立即领导整顿医院。当时华北地区的房屋都是大炕,数个或十数个伤员睡在一条炕上,上下炕十分不便;大家挤在一起,容易交叉感染,也容易相互碰撞;又不便于医护人员治疗护理操作。他提议把大炕改小炕。一个伤员一个小炕,小炕之间留有间隙。这样一改,就使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有了很大改进,且方便了重伤员的医疗护理工作。柯棣华大夫热爱伤病员,态度和蔼可亲,有求必应。他一方面在医院工作,一方面给学校的学生教外科学,上课,带实习,风雨无阻。他编写的“外科学总论”讲义,在他临终前已编写到117页。他具有东方人和蔼、谦逊、忍让、吃苦耐劳的美德。同学们同志们发自内心地尊敬他,亲热地称他“柯大夫”。对比“白求恩大夫”的直率、严厉、疾恶如仇,人们称他为“黑妈妈”。他和同志们一同反扫荡,一起钻山洞,一块儿过艰苦的日子。他说:“我已经下定决心,把我的一生献给中国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1942年7月7日柯棣华大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12月9日凌晨6时,柯棣华大夫因患癫痫,心脏停止了跳动。当我们突然听到他不幸逝世的消息以后,不禁大声痛哭起来,我们失去了一位求之不得的好老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在其发展历史上,因为有这么一位国际主义的院长而深感光荣和自豪。
    8年抗战期间,医院全体人员以白求恩,柯棣华为榜样,怀着为民族解放的顽强意志,克服困难,不怕牺牲,一切为伤病员服务,涌现出邢竹林,梁克融,苏景芳等一大批著名的英雄模范,白求恩工作者。医院的医疗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医院已成为华北地区的医疗中心,保障了部队的伤病员救治,保障了边区人民的健康。八年抗战期间,医院门诊11564889人次。收容治疗357089人次,其中群众71000人次。
日本投降以后,医院曾迁入张家口,而后又迁入石家庄。至今。
 
特种外科医院实习周
 
    前文已将特种外科医院作了较详细的介绍,我们将在这里介绍特种外科医院实习周。
    抗日战争初期,医务干部数量少,质量低,这种情况已屡屡提起。白求恩给军区首长的报告中说:“当前最主要的一环是培养医务人员,我们不能掩饰医务人员训练不足的事实。”他进而提出:“外国医疗队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任务是帮助中国训练人才。这样纵然离开,他们自己也能担负起来工作。一个医疗队是否完成了他的任务,那就看他是否培养了多少人才,代替他们的工作。”
    白求恩在实习周采取独特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白求恩的教学思想,不愧是一位具有科学家与政治家头脑的伟大的医学教育家。他对参加实习周的卫生部长们说:“你们都是领导者,只有你们掌握了各种技术,才能正确地指导别人,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对医生们说:“今天我们培养卫生干部,不仅是战争的需要,而且也是将来建设新中国的需要。”“你们要时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有更好的办法来代替我们现在的工作方法吗?不要满足于过去的工作。”
    白求恩不墨守教条,把他进步的科学知识与当时的战争环境,农村条件相结合,采取时间短、高效率,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把医学知识和技术操作结合起来;把医院管理与改善服务结合起来;把培训干部与考核干部结合起来。
    1938年12月16日发出通知,1939年1月2日学员报到,1月3日实习周开始,1月13日结束。实习周集中了晋察冀军区北线部队23名医务人员,其中有领导干部顾正钧、张杰、尹明亮、潘世征等。实习周的主要作法:
    1.不论职位高低,一样要求
    将23名学员分别编成3个小组,用抓纸阄的办法分配于护理、换药、医生3组实习。
    3天轮换一次。学员过集体生活。部长们带来的警卫员另行编组参加医院劳动。由学员代替护理人员,节省下来的劳动力,轮流放假上山打柴,供给伙房做饭。
    2.着重在实践中学◆◆◆◆◆
    首先学习医院院务委员会工作条例和特种外科医院的规章制度,然后学习业务技术,白求恩亲自带领每个学员做3—5次手术,术前他亲自带领学员检查病人,向学员提问。如回答正确才让学员动手。答不对,他一面绘图,一面讲解,告诉神经血管的分布,怎样切开,怎样缝合。特别对一些常见手术如腐骨摘除,疝修补,要求人人会作。指导医生对术前术后的治疗,怎样开处方,怎样开医嘱,要求每个人至少开10张拉丁文正规处方,白求恩大夫亲自审阅修改,并开出标准处方让大家仿效学习。
    3.结合临床进行讲课
    分工白求恩、游胜华、王道建、陈连生作专题讲课。白天工作,每天晚上集中在汽灯下上课。白求恩结合实际讲的创伤异物弹道学,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没有X光透视对异物定位,完全靠对创伤弹片走向来判断。白求恩十之八九,一次性取出异物。
    4.要求掌握创伤治疗的全过程
    手术、换药、护理,缺一不可。手术后的病人第一次换药一定亲自换药,看手术是否成功。对病人的护理,白求恩一向很重识。他指着部长们说:“你们当了部长也必须熟知和理解护理员和护士的工作,然后才有资格充任合格的卫生部长。”一月份的雁北地区,滴水成冰,大家不怕严寒,不论是护理组,还是换药组,都出色地完成任务,受到白求恩的赞扬。老乡们看到这些干部热心照顾伤员,受到很大教育。更加主动爱护关心伤员。政府和群众团体纷纷赶来慰问。一分区的马戏团专门来杨家庄慰问表演。
    整个实习周紧张严肃,有始有终。结业时每个学员发给一个学习合格证。大家都说实习周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不但提高了技术,而且提高了爱伤观念。不但学习游击战争条件下如何建院,而且学习了白求恩教学方法。决定回到本地区本部队开办同样的实习周。特别使人感动的是白求恩在实习周中患了急性扁桃体炎,依然坚持工作不休息。
    参考文献
    1.杨立夫主编.烽火硝烟中的白衣战士,华北地区卫生战士名单.北京军区后勤卫生部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1991
    2.张业胜.白求恩与白求恩卫生学校.见:张业胜汇编.白求恩纪念文集(第一集).1~5
    3.盛贤功.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简史,见:张业胜汇编.白求恩纪念文集(第三集),2002,41~45
    4.钱行健,吴让能,宋庆龄与国际和平医院.见:张业胜汇编.白求恩纪念文集(第三集),2002,22~29
 
 
 
 
下一篇: 初到晋察冀
上一篇: 初到晋察冀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京ICP备16027503号

电话:010-66931111 68219861 0201-931111 传真:010-66931111 0201-931111 地址:北京西四环中路59号

邮编: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100191 电话:010-82089470 邮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