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永恒的友谊
发布日期:2011年04月25日
第五章   永恒的友谊
 
 
    入党是新生命的开始,而且那生命已经不再属于个人所有,因为她已经同亿万人的伟大事业紧紧连结在一起了。因此,那生命的力量是巨大的。
    柯棣华以新的姿态投入了战斗。为应教学的急需,他加紧了对《外科总论》的编写。
    炎热的夏天,再加上这年雨水大,蚊虫特别多。为了防止蚊虫的干扰,他用纱布做了一个纱罩罩在头上。虽然闷得他大汗如雨,他却悠然自得,在微弱的灯光下,一节一节地写下去。他就是这样送走了这年夏天的一个个夜晚。
    八月二十五日,小郭分娩了,生了一个和柯棣华一样面孔黧黑、眼窝深凹的儿子。他多喜欢这个面孔和他一模一样的儿子呀,可他只是亲了亲儿子的前额,就又回到微弱的灯光下,继续他的工作。他用新的著述来庆祝儿子的诞生。
    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遏制新生命所焕发出来的热情和力量,即使那最折磨人的癫痫大发作也是如此。九月复发一次,他神志恢复之后,立即拿起了纸和笔;十一月又复发一次,他嘴角上还流着血,就又拿起了纸和笔;他似乎感到了一种不祥的预兆,他要和生命争时间,他要写,要抓紧尚有的一点时间写下去……
    《外科总论》编完了,他没有停顿,又开始了《外科各论》的编写。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八日晚八时四十五分,他在稿纸的边角填上了新一页的编号:一百七十三。然后,接着上一页的内容继续写下去。笔在纸上飞快的奔驰,一排排流利端正的汉字终于被他征服了,象一队队整齐的士兵,跑步进入了队列;一排完了,另外一排又跑步赶来……突然,一切都停止了,笔在纸上划了一个长长的横道,柯棣华的癫痫病第五次大发作,他身子猛地向后一仰,摔倒了。三分钟后,他睁开眼睛,发现小郭手里拿着一支推空了的注射器。他笑着向她伸出一只手。小郭明白了他的意思,含着眼泪扶他坐到椅子上,帮他整理好方才弄乱的稿纸,将笔递给他。他接过笔,象是一个决战前夜的指挥员,镇定地调动着他的千军万马,进行新的“战斗部署”。
    九点、十点,当时针刚刚转到十点的时候,他的癫痫病再发作,又一次摔倒在地上。这次发作是他患病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昏迷与痉挛整整持续了十分钟。当他醒来时,他看见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校长、政委、协理员和医生、护士们……他挣扎着,想坐起来和同志们说几句感谢话,但他实在没力气了,他的头刚刚抬起,又颓然垂下了。他苍白的脸上浮起一丝无可奈何的苦笑,伴随着急促地喘息,艰难地吐出十几个字:“谢谢大家,请休息吧,这算不了什么!”
    “这算不了什么!”听着这句话,校长和他的战友们,这些见过多少战友牺牲的老红军,禁不住热泪滚滚。他们和柯棣华一样地知道这种间断的发作意味着什么,柯棣华不愿意让同志们为他操心。斗争是艰苦的,时间是宝贵的,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事情等待着他的同志们。他再一次摆摆手:“同志们,工作……去……吧,伤……员……在……等……你……们……”
    同志们没有走,校长握着他的手,示意要他安静。望着入党介绍人的慈祥的面孔,柯棣华有多少话想请这位老同志转达呀,可又从哪里说起呢?在八路军中生活了四年,领袖的教诲,党的关怀,革命军队那纯朴真挚的感情锤炼了他、温暖了他。现在,他想说,但张张嘴又说不出,只是在嘴角上浮起一丝隐约可见的甜蜜的微笑……
    时针转到十一点,他的病又发作了。从这次发作开始直到第二天清晨六时十五分,每十至十五分钟发作一次,最后他再也没有清醒过来。吗啡用上了,樟脑液用上了,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都用过了,都没有能使这位优秀的共产党人恢复心跳。万恶的疾病,终于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
    他才三十二岁啊!三十二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有多少事在等待着他去做。就在前不久,他写信给巴苏华,请巴苏华帮他办理护照手续,以便能留在中国再工作两年。在另一封信里,他表示“迫切的想到延安去,我本想到延安后好好整理一下我在八路军中学到的一切。”现在,他不是在中国留两年了,他永远地留下来了——长眠于他工作五年之久的中国;他再也不能到延安了,他永远见不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他为之服务过的八路军战士了,他怀着无限思念离开了他们。◆◆◆◆◆
    柯棣华同志逝世了。他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即使对妻子、对孩子他都没来得及说点什么。他留下的,只是那本没有写完的一百七十三页的《外科各论》。
    痉挛的痛苦从他的脸上消失了,年青人所具有的热情又在他的嘴角、眉际间出现了,他象是安然睡去,但却是长眠不醒了。
    “哇……”一声婴儿的啼哭打破了人们的哀思,柯棣华的儿子,刚刚生下一百零七天的印华从母亲的襁褓里伸出小手,抓挠着,“哇哇”地哭了。可爱的孩子啊,现在,你还不知道你父亲的死对于人民事业的巨大损失,不知道你父亲的名子将会给人民多大的鼓舞,也不会知道你的名字——司令员亲自给你起的名字将永远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了你父亲为了印中友谊献出了他年青的生命。
   
 二
 
    你从温暖的印度洋岸边,
    到中国北方抗拒严寒;
    你为明天的世界,
    在中国苦战了五个秋天。
    你竟在长夜的尽头,
    流干了生命之泉。
    啊!亲爱的柯棣华同志,
    你巨大的形象,将在我们的行动中复活,
    将在我们的行动中复活,
    在我们的记忆里长存到永远。
    在大反攻的前夜——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人们望着他的遗像,捧着他亲笔写的题词“抗战必胜”,唱起了悲壮的挽歌。正在同法西斯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中国人民,一齐为失去这位亲密的战友、忠诚的同志而悲伤。
    中国共产党给予她的优秀党员,印度人民的好儿子以崇高的评价: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三十日上午,延安各界召开追悼柯棣华大会,会场上悬挂着毛泽东同志为他亲笔题写了挽词:“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朱德同志参加了追悼会,致了悼词和宣读了祭文,还发表了《纪念柯棣华大夫》的重要文章。朱德同志以无限怀念的心情写道:“柯棣华大夫已为反法西斯、为中国民族与印度民族的解放而牺牲了。他的遗体,将与千万烈士一道埋葬于中国的土地上,他的精神将永远生活于中国人民的心中,无数的战士,将补充到他的岗位上,继续这个为中印人民求解放的斗争,取得胜利。”稍后,朱德同志又亲笔为柯棣华墓题词:“生长在恒河之滨,斗争在晋察冀,国际主义医士之光,辉耀着中印两大民族。”
    远在重庆的周恩来同志向柯棣华同志的家属发去了慰问信。信中,周副主席代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向柯棣华同志的母亲及兄弟姊妹表示最诚挚的哀悼。周恩来同志写道:“柯大夫曾是中印两大民族友爱的象征,是印度人民积极参加反对日本黩武主义和世界法西斯主义的共同战斗的模范。他的名字将永存于他所服务终生的两大民族之间。”
    第二年四月五日,值巴苏大夫回印度之际,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致函印度国民大会,再次对柯棣华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信中说:“当此,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在努力争取最后胜利之际,我们希望印华两大民族团结得更加坚固,以便与其他一切反法西斯国家配合作战,借以达到打倒法西斯,解放一切被法西斯压迫的人民,同时即借以解放印华两大民族,获得两大民族的独立。”
    在印度,他年迈的妈妈、两个兄弟和五个妹妹接到了柯棣华不幸逝世的噩耗。他的亲人在悼念他,他的朋友在悼念他,他祖国的人民在悼念他。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称颂他,也越来越怀念他。在孟买,全印纪念柯棣华委员会成立了,他的老战友巴苏医生是这个委员会的主席。人民称颂柯棣华的功绩,将他比作“印中两国人民友好的桥梁”。印度驻华大使馆武官朱拉马尼先生也说:“柯棣华大夫的事迹是印中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两国人民团结起来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将对东方和世界和平带来巨大的影响。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柯棣华大夫的精神,愿我们的友谊象喜马拉雅山、恒河、长江水一样长青。”◆◆◆◆◆
    冬去春来,岁月流逝。在埋葬着柯棣华大夫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年过去了,中国人民实现了柯棣华和千百万烈士们的遗愿,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七年过去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立了柯棣华憧憬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十四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赢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进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的历史时期。
    但是,“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全国解放了,当中国人民开始在战争的废墟上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时候,没有忘记将他的陵墓从唐县军城南关移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一九五七年,战争年代的总司令,新中国的委员长朱德同志会见了原印度援华医疗队巴苏、卓克、木克三位朋友和柯棣华同志的哥哥。朱委员长说:“印度人民的情谊和柯棣华同志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一九五八年,叶剑英同志率领中国人民军事友好代表团到印度访问的时候,专程探望了柯棣华一家。他拉着柯棣华的年近七十的老妈妈的手说:“您的儿子是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和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印人民都不会忘记他。”老妈妈激动地连连表示:印地秦尼巴依巴依!(意思是印中是兄弟)
    同年八月,在郭庆兰同志去印度探亲的前夕,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她和印华。周总理谆谆教导郭庆兰要继承柯棣华的遗志,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周总理还语重心长地嘱咐印华说:“你要象你爸爸那样,为中印人民的友好多做工作。”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九日,这是柯棣华逝世三十四周年纪念日。就在这天,由周总理生前亲切关怀筹备建立、由华主席亲笔批示同意开馆的柯棣华纪念馆,在柯棣华担任第一任院长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开幕了。全印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主席、柯棣华的战友、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巴苏大夫和柯棣华的亲属都专程赶来参加。他们望着宽敞明亮的展览馆,禁不住地连连称赞:“你们是珍视友谊的。”
    是的,中国人民永远珍视战斗中结下的友谊。“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在过去,在现在,在将来,都是这样。

 
   
下一篇: 终身难忘的教诲
上一篇: 季理斐与广学会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京ICP备16027503号

电话:010-66931111 68219861 0201-931111 传真:010-66931111 0201-931111 地址:北京西四环中路59号

邮编: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100191 电话:010-82089470 邮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