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序 前言
发布日期:2011年01月25日

 

                                        
                                               王仁强博士

  这部重要的著作,首次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在历史上曾对中国作出过贡献的十位加拿大人士。这些加拿大人将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带到了中国,在不同的岗位上竭诚为中国民众服务。
   本世纪初,有众多的加拿大人来到中国工作,其中有不少人。例如医疗传教士,特别是在四川省和河南省服务的医疗传教士,给中国民众带来了近代西方的医术,改善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他们建立的医院和诊所一直延续至今,他们培训的学生中有许多人已经成为资深的医生和管理者。历史的传统正在得到继承,许多加拿大医生,其中有些人的家庭拥有中国背景,现在仍在与中国的同事们一起为改善中国贫困地区的医疗状况而努力工作。这种历史的联系也传给了下一代,例如,为中国甲骨文研究作出过贡献的著名学者明义士的儿子后来曾出任过加拿大驻华大使。
     
    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在他著名的文章《纪念白求恩》中特别赞扬了白求恩大夫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我相信,这种美好的品德在本书所介绍的很多加拿大人身上也能够看到。像白求恩一样,许多加拿大人在中国比在他们自己的祖国拥有更高的知名度。我们要感谢中国学者,如宋家珩教授和她的同事们所从事的辛勤而细致的研究工作。他们与加拿大学者合作,共同开拓了中加关系史上这个重要的领域。在为本书写序的时候,我要称赞山东大学的历史学者,他们在宋教授主持下合力撰写了这部著作。
    本书介绍的十位加拿大人是曾经对华作出过贡献的加拿大人群体中的一部分。在本世纪的上半叶,还有许多在华的加拿大人作出过类似的贡献,仅举一例:20世纪20~30年代曾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工作的步达生(Dr.Davidson Black)是一位著名的教师和医生,也是一位有造诣的考古学家,他是周口店“北京人”的发现者之一。我希望本书将来会有续集,将更多的加拿大英雄人物介绍给中国读者。
    今天,在中国的加拿大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他们在华从事教育、商贸等多方面的工作。让我们期望他们对中国以及对促进加中双边关系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将来也会像这些杰出的先辈一样受到高度的评价。                                      

                              前  言

       最近几年,山东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开始出版系列《枫叶丛书》,现在已经出版了四部:(一)宋家珩编著《枫叶国度——加拿大的过去与现在》,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二)郭继德著《加拿大文学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三)宋家珩、董林夫著《中国与加拿大——中加关系的历史回顾》,齐鲁书社,1993年;(四)宋家珩、李巍主编《加拿大传教士在中国》,东方出版社,1995年。本书是《枫叶丛书》的第五部。
      中国与加拿大隔着浩瀚的太平洋,两国相距遥远。但是,中国人民对加拿大并不陌生。伟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许多中国人是通过白求恩认识加拿大的,他是中加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对包括白求恩在内的十位加拿大人的介绍文章。他们是19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40年代末先后在中国工作、生活过的著名加拿大人士: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
     理查德•布朗(Richard Brown)
     文幼章(James G.Endicott)
    琼•尤恩(Jean ewen)
      蒂尔森•夏理逊(Tillson Lever Harrison)
      季理斐(Donald MacGillivray)
      罗伯特•麦克卢尔(Robert McClure)
      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
      切斯特•朗宁(Chester Ronning)
      怀履光(William Charles White)◆◆◆◆◆      这十位加拿大人,职业各异,有医生、护士、虔诚的传教士,也有职业外交官和在联合国服务的官员。他们的人生信仰和政治观点不同,他们在中国服务的时间长短不一,最长的近半个世纪,最短的只有两年。中国人对他们的评价也不尽相同,有赞扬也有批评。但是,他们身上却有许多相似点:
      首先,他们都是在中国工作过的“知名”人士,是那个时期加拿大的“中国通”。他们在各个不同领域,在中国和加拿大,乃至全世界都曾有过程度不同的影响力,是中加关系史上的著名人物。
      其次,他们从不同的方面为中加人民之间的交往和友谊作出了贡献。他们中间许多人是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国际主义战士;有的是服务于中国医疗事业的医生和专家;有的身为传教士却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研究,成为在加拿大开创中国学研究的知名学者,为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发挥了作用;有的在加拿大外交界为促进中加友好而辛勤耕耘。这里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世纪30"--40年代,中国革命正处在困难时期,对外要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内要对付国民党的反共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一些加拿大友人正是在这危难时刻,向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事业伸出了援助之手,白求恩大夫和夏理逊大夫更为此而献出了宝贵09生命。他们的贡献表现出了加拿大人引为自豪的,其民族性格中最好、最显著的特点:自我牺牲,献身于公益事业和同情不幸者。
      再次,他们都关注中国,同情处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民的痛
苦境遇。他们在中国期间与普通的中国人友好相处,入乡随俗,大多数都把自己与中国连在了一起,把中国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关心中国的命运,希望中国富强,回国以后仍然对中国恋恋不忘,寄予深情。
      正是他们的中国经历和共同的感情构成了本书的主题:赞颂中加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历史证明,平等友好始终是中加关系发展的主流,中加两国人民在长期交往中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衷心期望这种友谊世代相传,万古长青。
      本书是我们进行中加关系史研究的成果之一。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中加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研究甚少。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起到抛砖弓l玉的作用。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吸取国外的研究成果,除了阅读已经出版的传记、回忆录等专著外,我本人和李巍、方辉等同志都曾在加拿大国家档案馆、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多伦多联合教会档案馆和加拿大圣公会档案馆做过短期研究工作。同时,我们也尽力在国内发掘一些新的资料,我们曾赴北京、上海、石家庄、衡水、开封、商丘等地收集地方资料和口述历史资料。这些资料对了解这些著名加拿大人士在华活动的情况是很有价值的。但是,我们看到的资料、专著还是非常有限的。在加拿大,对上述人士的研究已相当深入,有许多专门的基金会或团体负责推动研究和资料的收集、保管工作。我们的研究只能算是刚刚起步,书中定有许多提法不准确或资料疏漏、失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中我撰写了两篇文章,翻译了序言,并担任全书的策划、修改和通稿工作。参加本书撰稿的其他作者是从事加拿大学研究的中年学者和青年史学工作者,他们是未来加拿大学研究的生力军。我们此次的合作是非常愉快而有纪念意义的。
  本书在编写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文化处的帮助和经费支持。王仁强(Richard King)博士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傅新远、贺新女士认真地阅读了初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给予我们很多帮助。Dr.Margo S.Gewurtz,Dr.Peter M.Mitchell,Mr.H.C.Campbell,Mr.A.R.Mensies热情地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宋家珩
                        1996年10月l日
                       于山东大学新校南院

下一篇: 封面 路易•艾黎简介
上一篇: 封面 毛主席为柯棣华书写的挽词手迹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京ICP备16027503号

电话:010-66931111 68219861 0201-931111 传真:010-66931111 0201-931111 地址:北京西四环中路59号

邮编: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100191 电话:010-82089470 邮箱:contactus@guojustar.com